弟兄夫妇在中国开展以临终关怀为重点的使命


格伦·里格尔摄
李若霞和埃里克·米勒在 2016 年年会的全球宣教与服务晚宴上发表演讲。 弟兄会夫妇参与了在中国推广临终关怀的工作。

泰勒·罗巴克

居住在中国平定的弟兄会成员李若霞和埃里克米勒在今年夏天年会的全球使命和服务晚宴以及相关的见解会议上谈到了他们的工作。

晚宴由全球宣教与服务部执行董事杰伊·惠特迈尔 (Jay Whittmeyer) 主持,来自世界各地的弟兄会各宣教团和教派的代表也出席了晚宴,其中包括来自巴西、多米尼加共和国、海地、尼日利亚、越南和莱布鲁克事工的嘉宾在新墨西哥州的纳瓦霍地区。

李和米勒在中国的工作以提供临终关怀为中心,并就临终关怀提供的内容进行教育。 临终关怀的概念对中国文化来说是陌生的。 “人们要么回家等死,要么留在医院接受不必要的治疗,”米勒说。

中国的医院大多是政府运营网络的一部分,并且只得到部分补贴。 即使有这种补贴和个人保险,个人仍然必须支付 15% 到 20% 的费用。

李和米勒特意选择了平顶这个独特的工作,将其作为以往弟兄会在中国宣教工作的地点。 1908年,弟兄会第一次派传教士到中国时,他们在山西平定登陆,建立了医院和教堂,为当地居民服务。 医院的原名英文翻译为“友谊医院”,同一个词被用作中国弟兄会的绰号。 李女士是中国平定附近的本地人,成年后开始接触弟兄会,在遇到她的丈夫(米勒)后,她加入了教会。

他们的事工带来了一些挑战,他们希望通过时间和耐心来克服这些挑战。 在中国,人们对临终关怀知之甚少,文化上对这一概念的反对也很深。 意识到临终关怀的中国人可能会因为它的西方起源而拒绝它。 此外,许多中国人不希望在家中处理死亡问题。

其他挑战围绕着所涉及的成本。 这对夫妇的许多病人生活贫困,临终关怀不在保险范围内。 对于居住在平顶及周边地区的一些人来说,这种护理实在是太贵了。 也没有支付社会服务或心理帮助的文化规范,这给李和米勒带来了文化和经济障碍。 中国政府虽然既不公开敌对也不支持,但可以基于对基督教和西方人的文化怀疑来干涉这对夫妇的工作。

面对所有这些重大挑战,李和米勒能够分享什么? 他们已经能够为成千上万的患者提供护理,他们与医院工作人员一起探访患者的家,并与患者一起庆祝生日等里程碑。

“对于一个非常大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很小的开始,”米勒说。

- 泰勒·罗巴克 (Tyler Roebuck) 是印第安纳州北曼彻斯特曼彻斯特大学的一名学生,今年夏天担任弟兄会通讯部暑期服务实习生。

 


 

[gt-link lang="en" label="English" widget_look="flags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