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會駐華宣教團的遺產


弗蘭克·拉米雷斯

弟兄會在華傳教工作結束已有60年了。 然而,弟兄會在那裡的存在不僅被少數人所記得,這項使命的成果至今仍然活躍。 今年夏天,在兄弟會歷史圖書館和檔案館檔案管理員比爾·科斯特維 (Bill Kostlevy) 主持的兄弟會歷史學會年會上,埃里克·米勒 (Eric Miller) 和李若霞 (Ruoxia Li) 以及傑夫·巴赫 (Jeff Bach) 分享了照片和信息。

 

格倫·里格爾攝
李若霞和埃里克·米勒介紹了他們在中國的臨終關懷工作。

 

巴赫是賓夕法尼亞州伊麗莎白鎮學院青年中心的主任,他正在與人合著一本關於歷史悠久的弟兄會在中國的傳教事業的書。 他展示了至今仍然存在的傳教所的照片,以及繼續為中國人民服務的前傳教點和醫院。

教會在中國的宣教始於1908年,即弟兄會運動二百週年或200週年,並以山西省為中心。 宣教士和加入教會的中國弟兄們經歷了真正的苦難。 1918年的飢荒和肺炎瘟疫,1920年代的政治動盪和地方軍閥的危險,以及日本佔領期間中美弟兄的殉道。 傳教團和中國教會最終在共產黨的統治下結束,但一路走來,在農業、醫學和傳福音方面取得了成就。

巴赫講述了三名美國兄弟會傳教士被日本軍隊殺害的故事,日本軍隊在目睹了一場謀殺後想讓他們閉嘴。 他還提到了同樣在日本佔領下殉難的 13 名中國弟兄。

埃里克·米勒和李若霞談到了“友誼醫院”,也被稱為“弟兄醫院”,因為它是由宣教所創辦的。 大樓內有宣教醫生達里爾·帕克的半身像,紀念他在醫院的工作,該醫院現在用於中醫治療。 銘文講述了帕克如何培訓護士、與中國醫生合作、為人民謀福利。 Parker 博士創辦的實際醫院已搬到不遠處的新地點,其 30 張床位專門用於晚期癌症護理。

弟兄們建造的傳教所至今仍矗立著。 其中一位在那裡崇拜的人在接受弟兄會的洗禮時年僅 18 歲。

李分享了教會對她自己人生選擇的影響——她選擇從事臨終關懷工作,因為這涉及選擇和尊嚴。

— 弗蘭克·拉米雷斯 (Frank Ramirez) 是印第安納州納帕尼兄弟會聯合中心教堂 (Union Center Church of the Brethren) 的牧師,也是 2016 年年會誌願者新聞團隊的成員。

 


 

[gt-link lang="en" label="English" widget_look="flags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