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夫婦來華宣教重點關注臨終關懷


格倫·里格爾攝
李若霞和埃里克·米勒在 2016 年年會上的全球使命和服務晚宴上發表演講。 弟兄會夫婦致力於在中國推廣臨終關懷服務。

泰勒·羅巴克

居住在中國平定的弟兄會成員李若霞和埃里克·米勒在今年夏天的全球宣教和服務晚宴以及年會上的相關見解會議上談到了他們的工作。

晚宴由全球宣教與服務部執行董事傑伊·惠特梅爾 (Jay Whittmeyer) 主持,來自世界各地各弟兄會宣教團和教派的代表也出席了晚宴,其中包括來自巴西、多米尼加共和國、海地、尼日利亞、越南和利布魯克事工的嘉賓在新墨西哥州納瓦霍地區。

李和米勒在中國的工作重點是提供臨終關懷,並就臨終關懷提供的服務進行教育。 臨終關懷的概念對於中國文化來說是陌生的。 米勒說:“人們要么回家等死,要么留在醫院接受不必要的治療。”

中國的醫院大多屬於政府運營的網絡,並且僅獲得部分補貼。 即使有這種補貼和個人保險,個人仍然必須支付 15% 到 20% 的費用。

李和米勒有意將這件獨特的作品選擇在平定,以弟兄會以前在中國宣教的地點為基礎。 1908年,弟兄會首次派出傳教士到中國,他們在山西省平定登陸,並建立了醫院和教堂,為當地民眾服務。 該醫院的原名英文翻譯為“友誼醫院”,同一個詞也被用作中國弟兄會的綽號。 李是平定附近的中國人,成年後接觸了弟兄會,在遇見她的丈夫(米勒)後,她加入了該教會。

他們的事工提出了一些挑戰,他們希望通過時間和耐心來克服這些挑戰。 在中國,人們對臨終關懷知之甚少,文化上也對這一概念抱有根深蒂固的反對。 真正意識到臨終關懷的中國人可能會因為它的西方起源而拒絕它。 此外,許多中國人不希望在家中面對死亡。

其他挑戰圍繞著所涉及的成本。 這對夫婦的許多病人生活貧困,臨終關懷不在保險範圍內。 對於居住在平定及周邊地區的一些人來說,護理費用實在太昂貴了。 社會服務或心理幫助也沒有支付費用的文化規範,這給李和米勒帶來了文化和經濟障礙。 中國政府雖然既不公開敵視也不支持,但可以基於對基督教和西方人的文化懷疑而乾涉這對夫婦的工作。

面對所有這些重大挑戰,李和米勒能夠分享什麼? 他們已經能夠為數千名患者提供護理,他們與醫院工作人員一起拜訪了患者的家,並且他們與患者一起慶祝了生日等里程碑。

“對於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小的開始,”米勒說。

- 泰勒·羅巴克 (Tyler Roebuck) 是印第安納州北曼徹斯特曼徹斯特大學的學生,今年夏天在弟兄會通訊部擔任暑期服務實習生。

 


 

[gt-link lang="en" label="English" widget_look="flags_name"]